作品一 《傳新沙田》 – 人情味 (與沙田區議會、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合作項目)

作品一 《傳新沙田》 – 人情味 (與沙田區議會、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合作項目)

廣叔做的山水豆腐花馳名沙田半世紀,他是土生土長的沙田人,從小看著家中長輩以賣豆腐花、豆漿為生,亦繼承了做豆腐花的手藝。但近年政府對手作行業的規管甚嚴,加上商場鋪租昂貴,年事已高的廣叔黯然放棄繼續營業… 製作同學:吳嘉欣、易欣虹、陳坤羚、陳思欣、陳家瑩、陳慧恒、連綽遙、羅瑜

作品五 西貢流浪牛

作品五 西貢流浪牛

西貢市區不時有流浪牛出沒,市民反映流浪牛為區內帶來安全及衛生問題。政府的漁農自然護理署聲稱只要接到市民的通知,就會安排人手,協助驅趕造成滋擾的牛隻,但記者發現計劃未有切實執行。 製作同學: 李虹、李雁齊、馮心怡、任嘉樂、古美儀

作品四 救護員消防員團體皆質疑「先遣急救員」計劃

作品四 救護員消防員團體皆質疑「先遣急救員」計劃

消防處於 2003 年成立「先遣急救員」,消防員在救護學校接受六日的訓練課程及五星期的實習後,就可以兼任急救工作。 有救護員及救護員團體都質疑,消防員兼任救護急救工作,會嚴重危害市民利益,又認為部門資源錯配。有消防員工會亦認為,不少同袍要同時兼顧消防和急救的工作,壓力很大。 製作同學:鍾思琪、劉詩韻、伍嘉儀、鄔卲庭

作品三 歷史重圍 衙前圍村

作品三 歷史重圍 衙前圍村

香港市區碩果僅存的最後一條原居民圍村──衙前圍村,隨著市區重建,古屋拆除,眼看即將消失。我們記錄了圍村走入歷史的最後時刻,期待爭議中的未來規劃賦予歷史新的生命與意義。 專題報導從圍村內、外村民的口述歷史,回味過去生活的痕跡,並反思城市在創建未來和保留回憶的矛盾之中,社會如何取捨得失。 製作同學: 李雁齊、古美儀、李進曦、任嘉樂、岳崢匯

作品二 美荷樓與活化計劃

作品二 美荷樓與活化計劃

政府2008年推出第一期「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」,過了五年,全部項目現已投入營運,包括最遲開業的美荷樓青年旅舍。但社會對現存的活化方法有不少分歧的意見,有社會人士認為政府活化模式流於表面,深度不足。 製作同學:鄭淑淋、鍾玉賢、李進曦、吳若瑜、岳崢匯

作品一 《傳新沙田》 – 曾大屋 (與沙田區議會、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合作項目)

作品一 《傳新沙田》 – 曾大屋 (與沙田區議會、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合作項目)

曾大屋是香港少數保存得比較好的客家式圍村,大屋已經有近一百五十年歷史。不過,曾大屋的業權分散,亦增加了保育的難度。同學透過製作這一集的《傳新沙田》,希望讓大眾更了解曾大屋的特式,以及聽取原居民、外來居民、遊客、學者及村代表等人士對曾大屋應如何保育的意見。 製作同學:江靖然、余曉芸、陳潤新、劉希彤、劉詩韻、鍾思琪

Page 7 of 8
1 5 6 7 8